腸道細菌與絕經前抑鬱症有關

腸道細菌與絕經前抑鬱症有關
與絕經前抑鬱症相關的腸道細菌 - 肺炎克雷伯菌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這是一種經常與醫院獲得性感染有關的相關細菌 DAVID DORWARD,PHD; 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 (NIAID)

根據發表在 Cell Metabolism 上的一項研究,與沒有抑鬱症的絕經前女性相比,患有抑鬱症的絕經前女性腸道細菌的患病率更高,這與醫院的臨床結果更差有關。 作者在細菌基因組中發現了一種分解卵巢激素雌二醇的關鍵酶。 與對照小鼠相比,餵食這種細菌或另一種經過修飾以表達該酶的細菌的小鼠表現出雌二醇水平降低和抑鬱樣行為的跡象。

女性抑鬱症的雌二醇水平

在人類中,女性抑鬱症與雌二醇水平降低有關。 中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與 91 名沒有這種情緒障礙的更年期婦女相比,98 名患有抑鬱症的更年期婦女的這些類固醇激素水平顯著降低後,對腸道微生物組對這些差異的影響進行了一項研究。 .

當研究小組將兩組樣本與雌二醇一起孵育時,他們發現抑鬱症患者的糞便細菌在代謝雌二醇方面明顯比非抑鬱症患者更有效。 此外,在接受抑鬱症組糞便移植的小鼠中也觀察到了類似抑鬱症的行為。

研究人員在雌二醇是唯一碳源的環境中培養抑鬱症組的糞便樣本,以確定進行這種破壞性活動的物種。 針對這些條件,形成了“邊緣模糊、表面光滑的淡白色菌落”,研究人員將其稱為產氣桿菌的革蘭氏陰性菌株。 科學家破譯生物體的基因組,發現存在一種分解雌二醇的酶; 由同一位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此前曾表明,這種酶還會分解睾丸激素,導致雄性小鼠出現抑鬱樣行為。

雌性小鼠被餵食這種被改造為大腸桿菌菌株的酶,這種酶足以抑制動物的血液、大腦和海馬雌二醇水平,並誘發抑鬱樣行為。 據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和神經科學家 Brittany Needham(未參與該研究)稱,通過執行最後一步,該團隊能夠確認這種酶對他們觀察到的東西“非常重要”,並且它是它的活動“造成了這些影響”。

最後,對兩組絕經前婦女的研究表明,抑鬱症受試者的糞便樣本中產氣克雷伯菌和分解雌二醇的酶水平明顯更高。

根據 Needham 的說法,他們“非常確鑿地證明了小鼠的因果關係”,並展示了用含酶細菌餵養小鼠如何改變動物的雌二醇水平和行為。 然而,這尚未在人類身上得到證實,迄今為止只有一種相關性。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的大衛·魯比諾 (David Rubinow) 表示,“儘管像這樣的動物研究確實表明腸道細菌的 [變化] 可能會產生非常顯著的表型效應”,“對於現在的人類。” 魯比諾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這些發現將推動進一步研究 [微生物群在抑鬱症中的功能],”他繼續說道。

資料來源:the-scientist.com/news

Günceleme: 18/03/2023 18:59

類似廣告